走近榜样力量|正定特教学校:让“特殊学生”不再特殊
走近榜样力量|正定特教学校:让“特殊学生”不再特殊
走近榜样力量|正定特教学校:让“特殊学生”不再特殊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周亚彬(zhōuyàbīn)
“这些珠子我们串完了,拿(ná)起来(qǐlái)看看好不好看?”5月26日,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小雨(化名)家中,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主任曹江红正在给(gěi)这个因病致残的特殊学生上门送教。
“有(yǒu)些特殊孩子,他们没有条件来到学校(xuéxiào)学习,但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,也需要接触社会(shèhuì),所以从2016年我们就开始送教。”在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,像曹江红一样(yīyàng)的家教老师,现在有29位,家教不收费,一做就是近10年。
送教上门、为学生打通就业(jiùyè)路……凭着一项项(yīxiàngxiàng)贴心的教育举措,1999年成立以来,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从一所不到20名学生的边缘学校,到现在成了(le)(le)近200名学生的“人生港湾”,今年还荣获了“河北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(jiàoshī)正在给学生上课。长城网·冀云(jìyún)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
曹江红(cáojiānghóng)说,送教的课程内容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(qíngkuàng),进行个体化定制。到了送教日,29位教师全部都会前往学生家里(jiālǐ),每次学习1个多小时,每个月2-3次。
在一位女同学的家中,曹江红为她安排(ānpái)了生活(shēnghuó)语文、动手能力和体育运动的课程。经过3年多的送教(sòngjiào)学习,她从原来的连短句都说不完整,慢慢掌握了背诵课文的能力。
“送教(sòngjiào)是从特殊教育学生(xuéshēng)的6周岁到16周岁,也(yě)就是义务教育阶段。”曹江红介绍,这些年来,送教行动陆续帮助了100多位“特殊学生”,“尽可能帮助这些学生生活自理、融入社会。”
正定县(zhèngdìngxiàn)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进行乒乓球训练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(shè)
在校学习的(de)孩子们,能接触到的课程(kèchéng)就丰富多了。学校围绕红色教育、乡土教育、特色教育打造了课程群,包括知识能力(nénglì)、音乐、体育、劳动等。“就像菜馆一样,我们备好了菜,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,获得能力和技能的提升。”正定县(zhèngdìngxiàn)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常莉旭介绍说(shuō)。
走进学校的乒乓训练室,同学们正在挥拍练习,体育(tǐyù)可以说(shuō)是这个学校的“王牌”。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特殊(tèshū)奥林匹克运动会上,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斩金夺银,奖牌挂了满墙。
“我们开展了特奥乒乓球、滚球、羽毛球(yǔmáoqiú)等(děng)8项训练。通过训练,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,上下肢(shàngxiàzhī)力量和协调性都明显进步。”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组组长谷乔升介绍说(shuō),十年来,学生们累计获得省级比赛金牌60块,银牌42块,铜牌7块。
在一个班级(bānjí)的教室墙面上,张贴着“生融”二字,常莉旭告诉记者,这些特殊(tèshū)的孩子,最紧要的就是掌握生存能力和融入社会。
“孩子们(men)如果总是在学校封闭式学习生活,并不是一个适合孩子们的教育。我们就扛着学校的旗子,带着孩子们上街参与社会(huì)活动。”回忆起最初进行融合教育的场景,常莉旭心中满是感慨,像超市购物、看(kàn)电影这些对(duì)常人来说毫不费力的事情,却对“特殊学生”来说处处充满挑战,“从路(cónglù)人对我们指指点点,到后来看到我们做融合活动,大家会主动让路(rànglù),能感受到社会氛围也在一点点变好。”
喜憨儿洗车中心培训处正在洗车的“喜憨儿”。长城网(wǎng)·冀云(jìyún)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
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覆盖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职高教育。那孩子们毕业了怎么办?这个问题也让常莉旭苦恼(kǔnǎo)不已。经过一系列尝试,2022年喜憨儿洗车(xǐchē)中心的成立,点亮了孩子们的就业之路(lù)。
“我们(wǒmen)这些孩子不管见到谁都乐呵呵的,而且他们笑起来(qǐlái)憨憨的,所以取名喜憨儿,这也是智障儿童的一个(yígè)代称。”常莉旭说,未来还会围绕“喜憨儿”品牌打造(dǎzào)奶茶店、面包店,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、帮扶这些特殊孩子。
谈及今年获得河北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(xiānjìnjítǐ)称号(chēnghào),常莉旭坦言,这是学校(xuéxiào)的一个新起点,“我们会继续围绕‘红、乡、特’课程群,让更多孩子融入社会,也号召更多的人关心关注这些特殊孩子们。”
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周亚彬(zhōuyàbīn)
“这些珠子我们串完了,拿(ná)起来(qǐlái)看看好不好看?”5月26日,在石家庄市正定县小雨(化名)家中,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主任曹江红正在给(gěi)这个因病致残的特殊学生上门送教。
“有(yǒu)些特殊孩子,他们没有条件来到学校(xuéxiào)学习,但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,也需要接触社会(shèhuì),所以从2016年我们就开始送教。”在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,像曹江红一样(yīyàng)的家教老师,现在有29位,家教不收费,一做就是近10年。
送教上门、为学生打通就业(jiùyè)路……凭着一项项(yīxiàngxiàng)贴心的教育举措,1999年成立以来,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从一所不到20名学生的边缘学校,到现在成了(le)(le)近200名学生的“人生港湾”,今年还荣获了“河北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(jiàoshī)正在给学生上课。长城网·冀云(jìyún)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
曹江红(cáojiānghóng)说,送教的课程内容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(qíngkuàng),进行个体化定制。到了送教日,29位教师全部都会前往学生家里(jiālǐ),每次学习1个多小时,每个月2-3次。
在一位女同学的家中,曹江红为她安排(ānpái)了生活(shēnghuó)语文、动手能力和体育运动的课程。经过3年多的送教(sòngjiào)学习,她从原来的连短句都说不完整,慢慢掌握了背诵课文的能力。
“送教(sòngjiào)是从特殊教育学生(xuéshēng)的6周岁到16周岁,也(yě)就是义务教育阶段。”曹江红介绍,这些年来,送教行动陆续帮助了100多位“特殊学生”,“尽可能帮助这些学生生活自理、融入社会。”
正定县(zhèngdìngxiàn)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进行乒乓球训练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(shè)
在校学习的(de)孩子们,能接触到的课程(kèchéng)就丰富多了。学校围绕红色教育、乡土教育、特色教育打造了课程群,包括知识能力(nénglì)、音乐、体育、劳动等。“就像菜馆一样,我们备好了菜,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,获得能力和技能的提升。”正定县(zhèngdìngxiàn)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常莉旭介绍说(shuō)。
走进学校的乒乓训练室,同学们正在挥拍练习,体育(tǐyù)可以说(shuō)是这个学校的“王牌”。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特殊(tèshū)奥林匹克运动会上,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斩金夺银,奖牌挂了满墙。
“我们开展了特奥乒乓球、滚球、羽毛球(yǔmáoqiú)等(děng)8项训练。通过训练,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,上下肢(shàngxiàzhī)力量和协调性都明显进步。”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组组长谷乔升介绍说(shuō),十年来,学生们累计获得省级比赛金牌60块,银牌42块,铜牌7块。
在一个班级(bānjí)的教室墙面上,张贴着“生融”二字,常莉旭告诉记者,这些特殊(tèshū)的孩子,最紧要的就是掌握生存能力和融入社会。
“孩子们(men)如果总是在学校封闭式学习生活,并不是一个适合孩子们的教育。我们就扛着学校的旗子,带着孩子们上街参与社会(huì)活动。”回忆起最初进行融合教育的场景,常莉旭心中满是感慨,像超市购物、看(kàn)电影这些对(duì)常人来说毫不费力的事情,却对“特殊学生”来说处处充满挑战,“从路(cónglù)人对我们指指点点,到后来看到我们做融合活动,大家会主动让路(rànglù),能感受到社会氛围也在一点点变好。”
喜憨儿洗车中心培训处正在洗车的“喜憨儿”。长城网(wǎng)·冀云(jìyún)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
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覆盖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职高教育。那孩子们毕业了怎么办?这个问题也让常莉旭苦恼(kǔnǎo)不已。经过一系列尝试,2022年喜憨儿洗车(xǐchē)中心的成立,点亮了孩子们的就业之路(lù)。
“我们(wǒmen)这些孩子不管见到谁都乐呵呵的,而且他们笑起来(qǐlái)憨憨的,所以取名喜憨儿,这也是智障儿童的一个(yígè)代称。”常莉旭说,未来还会围绕“喜憨儿”品牌打造(dǎzào)奶茶店、面包店,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、帮扶这些特殊孩子。
谈及今年获得河北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(xiānjìnjítǐ)称号(chēnghào),常莉旭坦言,这是学校(xuéxiào)的一个新起点,“我们会继续围绕‘红、乡、特’课程群,让更多孩子融入社会,也号召更多的人关心关注这些特殊孩子们。”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